1、產地環境
1.1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5010—2002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。
1.2 土壤要求
以排灌方便,土壤疏松、土層深厚、肥力較高、pH值在6.5-7.0的的砂壤土、壤土或輕黏土為宜。
2、栽培技術
2.1品種選擇
選用抗病、優勢、耐貯運、商品性好的品種,如湘研黑帥、春茄20號等。種子質量符合GB16715.3—2010茄果類種子的要求。每畝用種量40—55克。
2.2育苗
2.2.1 苗床選擇
選擇地勢平坦、排灌方便、地下水位較低、土層深厚疏松的土壤作為苗床基地,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500—3000公斤。
2.2.2 種子處理
曬種6—8天,將曬后的種子放在55—60℃的熱水中,攪拌浸種15分鐘,自然冷卻到25—30℃溫水浸種15小時后晾干。
2.2.3苗床管理
每畝苗床施土雜肥5000公斤、45%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。
苗期主要用72.2%普力克600倍液或64%殺毒礬600倍液噴淋防治猝倒病,對土壤和大棚進行消毒處理。
2.2.4播種時期
早春栽培最佳播種期為上年11月下旬—12月上旬,苗齡60—80天。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上旬育苗,苗齡35—45天。
2.3大田準備
2.3.1整地施肥
每畝施豬牛糞有機肥2500—3000公斤,生物有機肥500公斤,將肥料均勻撒于地面,深翻30厘米,整平地面
2.3.2開溝整畦
開好畦溝、腰溝、圍溝、達到溝溝相通、排灌自如。采用深溝高畦栽培,畦面寬80-100厘米,溝寬30厘米,畦高25厘米
2.4定植時期
春露地一般在4月上旬定植,秋季栽培一般在8月下旬定植。株行距1—1.2尺,每畝定植3000—3500株。
2.5溫度調控
緩苗期白天25—26℃,晚上不低于15℃;開花座果期白天22—25℃,晚上不低于10℃;結果期白天13—22℃,晚上不低于8℃。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,冬春季節保持膜面整潔,盡量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,夏秋季節適當遮陽降溫。
2.6田間管理
2.6.1中耕除草
緩苗期過后應及時中耕松土,清除田間雜草。
2.6.2植株調整:
茄子在門茄座果前后,保持兩個杈上分枝,摘除主莖上其余腋芽,減少營養消耗。待植株結到7個果實應進行摘心處理。
2.6.3肥水要求
茄子定植后到成活前不宜追肥,當門茄有拇指大時,每畝追施10%腐熟人糞尿500公斤。對弱苗、小苗可單獨追肥促苗,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公斤。
2.6.4?;ū9?/span>
遇不適應茄子座果季節,選擇防落素或番茄靈等處理花蕊。
3.采收
門茄提前采收,對茄及時采收,以后要根據品種特性和市場需求采收。采收后,要認真做好田園清潔工作。
4.病蟲防害
4.1茄子常見的病蟲害有黃萎病、綿疫病、菌核病、炭疽病、斜紋夜蛾、薊馬、紅蜘蛛等。
4.2防治原則
按照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針,堅持以農業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為主,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。
4.3防治方法
4.3.1農業防治
4.3.1.1選育抗病品種。
4.3.1.2合理輪作、科學施肥、創造適宜生長環境;進行設施保護。
4.3.2物理防治
利用害蟲的驅避性進行防治:懸掛黃色粘蟲板或黃色機油板誘殺蚜蟲;利用頻振式殺蟲燈和性誘殺夜蛾科害蟲的成蟲等。
4.3.3化學藥劑防治
茄子病蟲害化學藥劑防治方法參見表1
表1 茄子病蟲害化學藥劑防治方法
5、質量安全控制
5.1質量安全關鍵控制點
5.1.1產地環境
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5010—2002的要求。
5.1.2農藥使用
嚴格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殘留農藥。使用農藥應符合NY/T1276—2007。
5.1.3采后處理
采后處理嚴禁用保鮮劑、包裝物、貯藏運輸嚴防二次污染。
5.2.4田建檔案
5.2.1投入品使用跟蹤檔案
農藥、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須做好簡明,記載內容見表2.
表2 投入品使用跟蹤檔案
5.2.2 生產操作檔案
整地、播種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農事操作,應逐項如實記載。記載內容見表3
表3 生產操作檔案
6、引用文件
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。
GB16715.3—2010 茄果類種子
NY/T1276—2007 農藥安全使用規范
NY/T496—2002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
GB18406.1—2001 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
NY5010—2002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